在成長階段,總會面臨到人生難題:是否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理想? 又是否能勇敢、堅定的追尋目標? 這些疑問肯定多少存在每個人心中。
現在的我們也處於迷惘的階段,跟影片的主角:元熙一樣,同是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為了所處的不確定性而迷茫。因此我們以「自我實現」作為我們的專題主軸,藉由拍攝20分鐘的劇情影片,把自身投射在影片的主角中,期望能與觀眾產生共鳴。
宋元熙,20歲,在藝考落榜後便順著媽媽的安排,每天在家接受老師的繪畫課程。一次偶然經過,元熙把畫冊遺落在某間刺青店前,被刺青店老闆阿輝看見了她的熱情和潛能,於是邀請元熙進入刺青店做學徒。
經過一翻掙扎,元熙決定成為學徒,她也逐漸找到了目標。不過母親這時發現,元熙向她隱瞞刺青學徒的事,媽媽和元熙起了衝突。
在不被家人諒解下元熙更加不知所措。後來在阿輝的幫助下,元熙將負面想法轉念,和媽媽的關係也獲得緩解。最後元熙理解並認同自己,找到刺青對她的意義。
1.各組在拍攝時溝通時常會有問題,在溝通上有問題時,一定要有第三方來調解,避免在拍攝時拖延拍攝。
2.在場勘後,場地有許多拍攝上的問題需要解決,各組在當天場勘後,應提出各種方法來解決。
3.各組在溝通上應該更佳的勤奮,每組固定一個禮拜回報自己組別的進度及問題。
4.拍攝時段太晚導致後製期不長,拍攝完後,馬上開始進入後製期,不浪費任何時間。
我們影片裡含有「刺青」元素,所以在美術陳設布景、設計刺青圖上,花了很多時間準備,也特地聯絡刺青店的刺青師,在拍攝前去學習關於刺青的實際操作,像是刺青機使用的方式、轉印機的操作方法…等等。
在前置期的準備當中,我們遭遇了不少困難,像是一開始劇本的發想困難、疫情的突然爆發、刺青題材的複雜性(陳設布景、設計圖、機器實際操作等),以及後來正式開拍時,面對的預算、天氣、器材等問題,都讓我們迷惘、不知所措了一段時間,最後靠著團隊的努力一一克服,雖然過程中艱辛,但我們都能從中汲取經驗,讓團隊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
拍片過程中的努力和辛苦,都是能使我們茁壯的經驗。最難能可貴的是,我們都如同本片裡的主角:元熙,一同挫敗,然後成長。在遇到了現實和理想間的碰撞、經歷了迷茫和不自信,卻仍然能夠邁開步伐前行。
環顧自己的生命經驗,也許都有一段這樣的經歷: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路上,並沒有獲得家人好友的支持,甚至是遇到挫折。但就像我們影片裡說的「別怕,要相信自己」這句話,期望觀眾能夠從影片裡,感受到主角元熙從起初的懷疑自我,到後來相信自己的轉變過程。
環顧自己的生命經驗,也許都有一段這樣的經歷:你追求的理想,在家人好友眼裡,你是在「不務正業」,或是偏離他們心中對你的期望。雙方甚至都沒有好好溝通,彼此的不理解最後成為紛爭的導火線。元熙亦是如此,通過「刺青文化」,這個儼然在現今社會被不同眼光檢視的文化,來述說逐夢路上的酸甜苦辣。
在影片裡沒有答案,只有我們想透過主角元熙帶給觀眾的訊息: 「別怕,要相信自己」,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綻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