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得到過,也失去過,這些事物也許是在別人眼裡不那麼重要,但對你來說卻是一輩子都無法忘懷的記憶。
在此次專題中,我們將以劇情短片得方式呈現,以愛為主軸,一臺相機、一張素描、一段回憶,一對年輕男女的相遇,相遇使他們相識,相識使他們相戀,但命運總是無常的,兩人得知女主角已患上絕症。 我們將這段故事分成三個不同階段的主題,以「相機」和「照片」作為故事中的重要信物,記錄兩位主人公的點點滴滴。
愛有許多種形式,在片中,有人選擇隱瞞,若事先告訴,將會痛苦更久;有人則選擇向前行,帶著生命中最美好的回憶,向未來行去。
當你談論到「絕症」時,會想到的又是甚麼?是選擇活在無望的世界,還是像男主角一樣陪伴在女主角身邊直到最後一刻?本次畢業專題中,我們採用拍攝約 30 分鐘劇情短片的方式進行研究,期望透過此短片,給予觀看者在面對愛與死亡時的省思。同時,我們發揮課程所學,與店家合作,結合影視與行銷,透過短片劇情引人省思,充分展現亞洲大學資傳系的多元學習成果。
人一生總有失去,對事物的失去,對朋友的失去,對親人的失去,然而面對失去,每個人的應對方式都不同。
在這一部短片中,我們要體現的是,男主角在原本平靜的生活中,突然得知至親之人(女主角)將要離世,他如何面對這一切。
這部微電影以愛情為主軸,使用倒敘和插敘的手法講述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故事。我們運用在校所學的影視技巧,將短片加入拍立得的元素,更加體現「回憶」和「時光」這兩個關鍵詞。攝影團隊認為影像傳達的本質是見證客觀現實真相,所以使用拍立得作為穿越時空的媒介,觀看者被引入回憶中,以靜態影像轉場成動態影像。
執行困難:
1. 正式拍攝時由於現場不確定因素較多,導致拍攝時間過長,無法保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拍攝,導致某些畫面沒有拍攝。
2. 道具方面沒有準確規劃和驗收,導致拍攝現場道具出現問題,少數畫面達不到預期。
3. 燈光方面知識不足,前後畫面的燈源,光線,色調不統一。
4. 成音方面知識不足,現場錄音無法有效避免環境雜音,同時也在後期調音上遇到問題。
解決方式:
我們會在初始剪輯完成後,補充拍攝大量空鏡頭,以替代正式拍攝時,因時間關係無法進行拍攝的畫面。同時向有燈光、音效、調光、調色方面的專業人員進行請教和學習,最後我們順利的在 12月初完成後期製作。
這部影片能告訴觀眾,人生中很多失去的事情是無法重新得到的, 我們能做到的只有繼續向前,因為人生的道路不能回頭,我們不能停滯不前,但是我們心中依舊能留有那些記憶,它們會給予你正能量,會讓你審視以前的過錯並且改正。
我們希望以中國大陸的編劇思維,結合臺灣地區在影視方面的特點,帶給觀眾不同的感受,這需要組內隊員的深入探討和互相協作,期間有很多思想的碰撞,但我們相信最後會帶給大家一部值得思考,難以忘懷的影片。過程中對應天候情況、人為因素,讓劇組去做出適當的取捨,和對預估太過理想化,沒有設想備案等等,都是需要去改善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