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ky
指導老師:張建人、林家安
學生:王方君、陳鑫、黃心玫、張雅娟、黃羽彤
男主角從店門口走進去,店員向男主角問早,男主角點個頭之後又再往裡面走。正在服務顧客的員工看見男主角,微笑點個頭。此時男主角手機響了,男主角接起手機,看了一下窗外之後又往裡面走(鏡頭定在窗外的天空,探出窗戶只剩藍天)
近幾個月來,全台灣懸浮微粒濃度越來越高,影響到許多人的健康。大部分的人只有在做防禦措施,卻忘記了造成懸浮微粒濃度上升的原因-工業排放、汽車民生排放等因素。因此,希望藉由這部影片,讓大家的空氣環保意識再度抬頭。
在這個資訊大爆炸的時代,我們擁有大數據可以供我們分析,但是在如此龐大的資訊量前,又要從何看起?以新聞的方式呈現,一下子又會從觀眾的腦袋中消除掉。
近幾年微電影風潮盛行,基於這個原因,決定使用微電影的方式,使大家關注空氣汙染的問題。再加上身邊的同學有很多人呼吸道過敏,尤其是到了台中之後更加嚴重。台中為工業重區,空氣污染指數非常高,近幾個月更是往上攀升快速。但是大家都只注意到如何防範懸浮微粒進入身體,卻沒有看見原因以及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
內部優勢 1.組員積極討論 2.向心力強 3.積極解決問題 | 外部優勢 1.以輕鬆的方式談論沉重議題 2.能引起更多人關注 3.促進更多人關心健康 |
內部劣勢 1.前置時間短 2.人員專業度不夠 3.設想問題不夠周全 | 外部劣勢 1.影片呈現效果不佳 2.宣傳範圍不夠廣泛 |
本計畫使用之研究方法與步驟說明如下:
1.參與觀察法:本研究試著了解台灣重工業發展過程中,重工業區周圍的空氣污染程度、居民健康以及經濟發展的關係。拍攝過程透過實地參觀與研究、訪問當地居民等方式,蒐集資料之後,以較客觀的角度建構影片的敘述內容與方向。
2.綜合個案研究方法:本片採取多個個案研究之後,統整出一個整體的拍攝方向,撰寫影片前半段劇情片的部分。個案中,主要以台中工業區附近的居民以及工廠經營者為主要訪談研究對象。
3.歷史文獻分析法:從各個空氣檢測站的網站以及其他跟懸浮微粒有關的網站蒐集歷史資料。例如近五十年的空氣品質資料、近五十年氣喘病得病率分布趨勢。以及各類報章雜誌的相關報導、論文等,進行關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4.深度訪談法:後半段紀錄片的部分,放入幾位學者的專訪來證實:其實我們應該做的是斬草除根,從根部來杜絕懸浮微粒濃度上升的問題。
5.行動研究法:本研究之作品為本人依照自我生活、學習的經歷,所構想出來的想法及故事。在影片拍攝過程中,遇到問題、與事實矛盾的地方,即進行研究、討論、修正、更換自己的執行方式,直到問題有實際方法得以解決。
前期
1.確定劇本,依個人興趣及專長分配共作內容,藉此行銷各自的才能
2.創立粉絲專頁,選定小編負責經營(創立粉絲專頁主要目的是,讓觀眾在戲未完成前已對戲劇本身產生好奇感(內容不需完全與劇本相關,但不可模糊焦點)
3.劇本確定後依需要徵選演員,因經費問題,不印製徵選海報,以網路方式公布所需演員,再進行演員徵選,在此前需為各角色之個性做刻劃。
4.籌募經費:詢問店家可否贊助(與店家條件交換ex:日後為店家拍攝宣傳片.讓店家場景或招牌出現在影片中或加入劇情)
5.討論公播地點(地點以劇情內容相關地點為主,較能得到共鳴)
中期
- 拍攝期間由小編紀錄劇組生活或拍攝過程,過程中也可分享周邊風景,以吸引或貼近大眾生活的風格PO文,以互動方式與粉絲互動的方式經營。
- 洽談所需場所時,可順勢洽談可否公播,洽談時告知用途,可為當地帶來之效益與能帶來的正面效應(如若順利,在拍攝有其他需要附近居民或學生會主動關切,可製造能見度與新鮮度)
- 製作戲劇海報及張貼(增加曝光度)
- 完成影片將影片剪輯成預告,放在粉絲專頁,再以轉載.分享的方式告知大眾(明白地告知大眾,我們所拍攝的大致內容,藉此吸引大眾)
後期:
- 發表影片(介紹主題.拍攝目的與觀感.邀約在場人士到粉絲專業案讚或提點意見.透露觀賞影片有抽獎),吸引大眾關注與按讚。
- 選定地點展覽。EX:自由人公寓(可擺放成品)
- 公播後將影片放上YOUTUBE或粉絲專業,為了讓更多人注意到,邀約知名人士或與影片相關之人員拍攝宣傳片。
- 在粉絲專業上舉辦活動,EX:到粉絲團上按讚.分享影片標記人,並寫出心得與評論即可參加抽獎(須以公開方式抽獎)
- 持續經營粉絲團
此部影片的故事內容,以目前大專生研究計畫的經費是無法如期拍攝出來的。雖然之後跟同學們集資,提升經費至10萬元新台幣,效果仍然有限。但很開心自己能夠通過此次的計畫,讓更多人願意和我一起參與拍攝此部環保影片的行動,否則以我個人的名義,可能這部影片的故事到現在都還只是停留在我的腦袋中而已。
過程中也學習到好多新的事物,讓我更加了解環保、了解空污,了解如何保護我們的環境。在老師的指導之下,一步一步完成初步的劇本,並且拍攝它。我想,如果有更長的準備時間及預算,這部影片可以更好!儘管大專生研究計畫到這裡已經告一個段落了,但我還是會繼續做下去,把紀錄片的部分做得更好,我希望我的影片也能夠讓老人家了解到什麼是PM2.5,讓他們不會再被欺騙,葬送了自己的家園以及家人的健康。
拍攝過程中困難重重,像是找不到好的演員、場地,劇組人員不和、身體健康狀況不佳……等等,我們都一一克服了!在計畫執行的過程當中,雖然累,但卻累得值得,尤其是拍攝期,大家幾乎都沒有休息,但每張疲憊的臉上,卻沒也一絲的不開心。因為我們知道,自己離夢想更近一步了。
劇情片分工
王方君 | 導演、前期製片、後製、編劇 |
黃心玫 | 製片、燈光 |
陳 鑫 | 攝影、特效 |
張雅娟 | 收音、器材、服裝 |
黃羽彤 | 行銷、美術、道具 |
深度報導分工
黃心玫 | 旁白、後製 |
張雅娟 | 攝影、後製 |
陳鑫 | 攝影 |
校內展
校外展
Hits: 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