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介紹
我們想做一部突破傳統觀光影片,加入文化探索與自我文化認定內容的影片,希望發揮所學幫助三地門宣傳,並推廣原住民文化,希望能帶來文化、觀光、經濟三大效益。結合原住民當地活動選擇最貼近原住民生活拍攝微電影,深入南台灣角落,發現屬於台灣最真實最樸實而有生命力之美的原住民文化。探討各觀光宣傳影片,分析拍攝手法和題材,整理出國內相關原民主題影片,值得我們學習和仿效的優點。
完整正片共50分鐘,主要拍攝地為屏東縣三地門。取景地點包含青葉村、德萊公園賽嘉公園、海神宮、琉璃吊橋等,不只拍攝劇情片還有尋找當地耆老為我們解說部落傳說。總計場數為31場,包括記錄豐年祭與練習勇士舞的片段。
SWOT分析
|
優勢
|
劣勢
|
機會
|
劇情片又用類紀錄片的方式拍攝,不僅是介紹當地特色,更帶出家庭親情間相處的摩擦,還有同儕之間互相碰撞帶出反思。
|
學生製片資金與資源不足,劇情以傳達理念為主。器材與演員都走精實簡潔。
|
威脅
|
用身歷其境的方式與他一同走入村莊,直接演繹出部落青年出走,與經濟觀光衝突時族人的反應與新聲。
|
演員以部落青年為主,演技及團隊技術較為生澀,無法比擬業界。
|
執行方式
用影片喚起原住民對自我文化的探索,並行銷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傳統文化結合與碰撞,活絡當地文化與觀光,讓大眾看見南台灣之美,細數逐漸流失的文化,看見時代的變遷與感嘆。
以主角的故事串起整個村莊的產業,風景,和各個作品特寫及故事,不僅是介紹當地特色,更帶出家庭親情間相處的摩擦,還有同儕之間互相碰撞帶出反思。使我們能更貼近主角本身,更身歷其境地與他一同走入村莊。
-
影片特色:以往的觀光行銷影片較多都是以介紹形式與紀錄形式呈現,此法雖簡潔也清楚告訴觀眾介紹的地方與特色,但我們想要以微電影的方式呈現,不僅僅是有劇情,也能套用地方故事與產業發展加以製造影片的多元性質,也能讓觀眾對地方留下深刻印象。
-
結合原住民之地方特色:
排灣族風格的石版屋、石器雕刻、木雕,獨特的琉璃藝品、傳統服飾、刺繡、陶壺。
每年8月的豐年祭,全村盛裝表演傳統歌舞。加入當地青年練習勇士舞,傳承傳統文化之文化特色。
-
音樂製作:主題曲一趟旅程,是請當地部落青年自己作詞作曲,並且加上組員彈吉他錄唱完成。配樂則是用排灣族特色鼻笛與當地耆老傳唱傳統歌謠為主。
結論
畢業專題是大學四年來的精華,也是一個完整呈現企劃與實作考驗。不僅要團隊合作創造一份作品,更是考驗大家分工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前置期劇本的成敗、地點試拍場勘、演員選角試鏡等等,如果一個無法完成就會影響後面的所有事情。拍攝期地下會遇到一堆無法理解的事情,如拍攝場地幾天前被拆掉,或是演員食物中毒無法出現在拍攝現場等等。但也是因為放生了這些無法先預測的東西反而慢慢的學習到更多東西。
也希望透過本片喚起原住民對自我文化的探索,用影片的方式行銷屏東縣三地門鄉–排灣族傳統文化結合與碰撞,活絡當地文化與觀光,讓大眾看見南台灣之美,細數逐漸流失的文化,看見時代的變遷與感嘆。加入文化探索與自我文化認定內容的影片,希望發揮所學幫助三地門宣傳,並推廣原住民文化,希望能帶來文化、觀光、經濟三大效益。結合原住民當地活動選擇最貼近原住民生活拍攝,不僅是想用影片讓大家反思對文化的態度,更是讓大家學習去了解與體諒。
專題相關資料
成果企劃書
|
|
APP下載
|
|
網站
|
|
海報PDF
|
|
發表簡報
|
|
粉絲專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