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緣際會之下認識了資深的跆拳道教練,經由他的介紹,我們得知位於台中的勇竣跆拳道館中,許多孩子的家庭都出現不同的狀況,教練積極與我們配合,希望我們能協助拍攝。
實際查訪發現,那邊的孩子不像一般小孩天真天真爛漫,他們就像是刺蝟全身豎起針刺的模樣,令人訝異。許多孩子因家境弱勢,在學校及家庭中承受著極大的壓力;這些來自弱勢的家庭的孩子,在現實的迫使下,比起一般孩子更加成熟、獨立,他們把跆拳道視為一個跳板,希望可以藉由跆拳道改善自身的環境。看著他們認真練習跆拳道的模樣,讓我們為之動容,因而決定以此題材為發想,製作一部以這群孩童為主角的紀錄片。
希望透過紀錄孩子們練習與比賽,跟著他們一起成長,讓更多人能夠看到這群孩子在場上發光發熱的樣子,藉由孩子的熱血故事,鼓勵更多面臨挑戰的人們。
紀錄一位年僅11歲就獲獎無數的跆拳道選手-蔡育峰在跆拳道道館成長的故事,在經歷無止境的練習和比賽心態上會有什麼轉變,在現實和夢想之間家人會如何支持,主角又會如何做出決定。
1.奇蹟的夏天:我們會參考此作品的字卡應用部分,讓不懂跆拳道比賽的觀眾可以看懂。這部紀錄片有許多剪輯手法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最後一場比賽攸關勝敗的橋段,利用幾個黑幕穿插其中,將劇情層層堆砌到最高潮,讓觀眾更有帶入感。
2.野球孩子:電影中直接的紀錄孩子的生活,呈現最真實的畫面,這個部分可以作為描述孩童日常、同儕相處、多個角色交流等等靜態觀察的畫面上。
3.籃球夢:我們會在編劇的時候找尋議題、擬定符合主題的訪綱,彙整成環環相扣的內容;在拍攝過程中仔細觀察,希望從此發現到一些蛛絲馬跡,並能夠延伸到社會議題。
1.劇情偏離初期設想:經由我們與跆拳道孩童更深層的認識後,對於劇情的設想有了不一樣的方向,討論過後決定更動劇情走向。
2.畫面缺乏美感:運用剪輯後製等方式進行調整,讓整體重點回歸於人物故事上,將內容豐富化,使畫面更加流暢。
3.缺乏生活化的畫面:孩童目前正值青春期,需要有自己的隱私,我們會增加與孩童互動的時間,使他們放下對攝影機的戒心,讓我們能順利拍攝生活的畫面。
4.比賽場面因場地關係,無法拍攝到特寫:有了幾次的經驗,往後比賽場面的拍攝,會使用其他型號的攝影機,找尋更準確的角度拍攝;後期也會運用剪輯,讓畫面更清晰。
5.粉絲專頁觸及率不高:改變經營方針。
6.訪談部分因時間衝突尚未拍攝:由於配合主角時間,近期內無法進行訪談拍攝,因此我們決定增加小組會議,進行組員腦力激盪,以現有的素材逕行剪輯,並一同思考影片未來的走向;目前規劃將於11中旬進行補拍。
人物型紀錄片最困難的就是如何讓被攝者講出自己的故事。起初接觸到專題題目是經由竇鳳鳴教練的牽線,而我們透過幾次田野調查以及與指導老師討論後,找到了本片的主角育峯,並且獲得了對方家長的拍攝同意,經過幾次拍攝後,也開始培養了情誼,讓原先一臉茫然的育峯,逐漸認識我們並習慣攝影機的拍攝。這中間的每一步都讓我們學習到了很多,親身體會後才知道拍攝紀錄片的困難。
經過這段時間的拍攝我們發現了幾個重要的問題:首先,人物型紀錄片,最重要的是與人的互動,想要將人物故事完整呈現,必須要和被攝者維持良好的關係,在取材和被攝者隱私中該如何取得平衡,是我們還在努力學習的;第二,紀錄片拍攝的部分,不單單只有定點的拍攝,而需要有過場,這是我們團隊有所欠缺的,我們利用補拍將其補足。此外在腳本發想上和我們初步發想不盡相同,我們發現團隊對於紀錄片題材的掌握稍顯薄弱,並重新進行發想。人為因素的部分主要以尊重被攝者意願為主,如何將拍攝到的素材結合成完整的故事,是我們首要的任務,進行拍攝時,需要注意細節,列出影片所需元素,對此擬訂拍攝計畫,只有良好的規劃與積極的態度,才能獲得好的成果。
在經費預算上,我們原先預計最大的花費在於器材的租借,我們也為此進行募捐,已和圓夢家達成合作,大大的節省我們在器材租借上的費用;經費實算結果出乎意料,交通費方面與前期的規劃差異甚大,外縣市的比賽路途遙遠,用掉了我們多數交通預算;整體實算下來,拍攝所花費金額不到預算一半,也讓我們更加明白紀錄片的拍攝需要大量花費的不是金錢,而是時間。
因應疫情關係,對本次專題造成許多影響,一些比賽因而延後或取消,導致拍攝計畫進度落後,故將原先預計的片長從原本的60分鐘縮短為40分鐘。由於比賽賽期延後,及須配合被攝者的時間,因此延長拍攝期,我們投入更多時間與被攝者互動,雖然拍攝機會減少,但我們在疫情間與被攝者維持良好的聯繫,培養出了珍貴的情誼,化危機為轉機,捕捉到有別以往的畫面,明白了紀錄片的價值,甚有收穫。目前專題已拍攝完畢,期望參與的獎項會有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