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選擇以狗狗的視角作為拍攝,藉由牠的雙眼來觀看收容所裡的環境,以及同作為等待的同伴們,牠們是以什麼樣的心情待在這個收容所裡。而有些狗狗被收容所人員牽出去之後,牠們感到既期待又害怕,因為不知道這一趟出去,是重新被接納又或是宣判牠們的死刑。
過程中我們將訪談專業人士、動保團體以及愛狗人士,提出對於台灣流浪動物的政策與看法,以及面對流浪犬,有哪些環節可以加以改善。並實地的去探訪霧峰狗狗山以及台中動物之家(圖1-1),了解公、私立的收容方式,以及各自所面臨的困境。
(圖1-1) 動物之家實地勘景
![](data:image/svg+xml,%3C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20viewBox='0%200%20223%20300'%3E%3C/svg%3E)
![](data:image/svg+xml,%3C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20viewBox='0%200%20223%20300'%3E%3C/svg%3E)
而我們選擇拍攝的民間收容所狗狗山,是由一位退休的老師張帆所照顧的,起初是因為一位外國人Chris在台灣生活了13年,在這期間他拯救了許多臺灣的流浪狗,並把動物們送養至國外,讓張老師不禁思考,為何自己國家的狗卻是由一位國外人來擔起這個責任?於是在Chris回美國後,張老師繼續把愛延續下去,一直努力照顧狗狗山的孩子們到至今(圖1-2)。
(圖1-2) 霧峰狗狗山實地勘景
![](data:image/svg+xml,%3C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20viewBox='0%200%20300%20169'%3E%3C/svg%3E)
![](data:image/svg+xml,%3Csvg%20xmlns='http://www.w3.org/2000/svg'%20viewBox='0%200%20300%20169'%3E%3C/svg%3E)
在狗狗山裡,目前有多達約150隻左右的流浪犬,充滿愛心的張老師在別處還有設置收容流浪貓的貓屋以及二手義賣工坊的愛物園,每個月都要支付龐大的飼料費以及醫藥費,目前雖有愛物園的義賣收入和善心人士的捐款,而日積月累的花費,逐漸讓老師吃不消,但他仍不願放棄園區裡的每一隻流浪狗。
(1) 收容政策:
乃經營管理收容所的根本方針,但現有各項缺失,均源於缺乏完善的收容政策。
(2) 環境:
交通便利、場所適宜,始能提高人們認養意願。
(3) 設施:
完善的硬體設施,可維護流浪犬基本生存尊嚴,錯誤的設計,則將造成犬隻患病更形嚴重。
(4) 醫療制度:
為照顧流浪犬之基本工作。完整的健檢制度,不但能降低犬隻疾病的發生,亦可間接促使民眾認養。
(5) 環保:
應具備消毒、排水、汙物處理、焚化設備之衛生標準。
(6) 收容密度:
依經費、人力、面積設備決定,過度擁擠的空間,品質則大幅度的降低,最後淪為犬隻集中營。
(7) 管理:
包括受過訓練的專人照顧、飲水餵食分類、動物習性了解等,將可避免對人及動物造成無謂傷害。
(8) 認養:
為減低壓力之具體辦法,不但可抑制市場供給量,亦為流浪犬最圓滿 之解決方法。
(9) 經費:
若能以人道方式待之,自然將能鼓勵善心人士捐款補助。
首先,先聯絡公、私立收容所進行溝通協調,在公立收容所方面繳交公文或是申請單以至順利拍攝,在私立收容所,詳細的告訴對方方向與可以給予的協助,此外在拍攝與了解的過程中開始著手宣傳。在拍攝的過程中,由於流浪動物不易控制,所以拍攝時必須拉長時數,讓我們的紀錄片有更充足的畫面。另外,也會透過訪問收容所裡的人,動保處或是幾位專業人士,讓我們對於流浪狗資料的收集以及了解程度更齊全,好讓我們可以對台灣目前的情況做出分析並提出我們自己的想法。
在app以及網頁的部分,全組一起討論將所有的意見集結起來並執行。而在技術上若遇困難也會與指導老師一起討論,達成最好的成效。